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

憶胡崇理院長

文/郭俊盈



2008年12月18日,因麻豆鎮老人福利協進會之樂齡教育課程,至麻豆普門仁愛之家演講,課程是『風水與居家生活』。進麻豆普門仁愛之家大門之前,看到大門右方矗立胡崇理院長的雕像,一時之間思緒泉湧,三十年前的往事不斷湧入,歷歷在眼前,心裡五味雜陳,有悵惘也有激動,更多的是感慨與感動。感慨的是時間過得真快,倏忽間已虛長30歲,而年少輕狂時的志向,已淡然飄落在時間的長河中,溜遠了。感動的是胡院長籌建養老院照顧天下人的父母親之高潔義行,仍然鮮明烙印心中,令人敬仰與讚嘆。

課程開始即以胡院長的故事引言,進而認識張萍影主任,在其熱情邀稿下,促成寫這篇文章的因緣。僅就我所知道的胡院長儘量描述,但因年代久遠,若有疏漏之處也請包容見諒。

我跟胡院長結緣,肇因於民國68年暑假期間,要舉辦大專旅北青年佛學講座會,在胡院長鼎力相助下,包括提供場地及找尋法師,使演講會能順利完成。在與其互動中,瞭解到他為何會辦養老院的緣由,更因經常來院裡走動,看到其無微不至、沒有怨言、默默奉獻照顧老人一如照顧自己父母親的情操。

胡院長祖籍西康省西昌縣,民國元年生,南通大學農藝系畢業,民國35年初台灣剛光復不久,即奉派來台,接收日治時期的製糖會社,先後擔任台糖公司總爺蔗作改良場、新營實驗場場長,從事甘蔗品種研究及推廣工作,對當時的糖業發展貢獻甚大。因父母親留在大陸不克奉養,又是虔誠的佛教徒,早年即與同事跟地方上蓮友,成立麻豆念佛會,利用公餘宏揚佛法不遺餘力。年齡愈大愈思念雙親,奈何當時兩岸未開放探親,無法滿足孺慕之情,只能寄託在宗教上。在一次地藏王菩薩的法會上,向地藏王菩薩發願,若弟子(我)唸完多少遍(已不記得)大藏經,希望菩薩顯靈,讓弟子可與雙親於夢中相會,果能如願,雖然此生不能照顧自己的父母親,弟子發願要照顧天下人的父母親。

後來如願事成,此為麻豆普門仁愛之家興建之緣起。從此他結合志同道合之士,開始推動籌建養老院之相關事宜,存錢募捐,更在曾文中學 任教的 夫人支持下,婉拒了升遷機會,提前辦理退休,捐出全數的退休金,全心全力投入。在累積一定金額後,找地買地進而整建,建設期中曾資金不足,建材上漲,眼看無法完成院舍建築,有人建議暫緩進行,但胡院長不為所動,他認為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,再拖下去,可能更無法完成。最後在他的精神感召、佛菩薩的護持下,四方善款不斷挹注,又獲政府及時補助,使麻豆普門仁愛之家的一期、二期工程能陸續順利完工,進而使養老院之業務順利推動,在那社會福利、資源匱乏的年代,胡院長的善行,更顯得彌足珍貴。

白居易問鳥巢禪師:「佛教是什麼?」鳥巢禪師答道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白居易回答:「這麼簡單?這三歲小孩也知曉。」鳥巢禪師回答:「三歲小孩知曉,但八十老翁行不得。」佛教的精神在做,不在說,但大部份人學佛,往往落陷在口頭禪中,無法自拔。雖然胡院長圓寂已25年了,他能以在家居士入世的慈悲大愛,身體力行,仍予我們後輩有暮鼓晨鐘,醍醐灌頂之省思。

行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社會上如果更多像胡院長這樣的人,我想社會必能更加和諧。